稳定性 | 1.暴露于空气中时,氨迅速挥发。溶于水,呈碱性。室温下在0.6~0.7MPa下可液化(临界温度为132.5℃,临界压力为11.23MPa),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绿色火焰,若点燃氨与空气的混合物(体积比在16%~25%时)可以发生爆炸。氨极易溶于水,也溶于乙醇。液氨为无机质子性非水溶剂,有较大的介电常数、偶极矩和氢键键能。摩尔体积比水大,但比HCN、H2S、SO2等其他无机溶剂小,是一种自行离解小(pKa=34,-33℃)碱性强的溶剂。因此,液氨能很好地溶解强电解质。同时由于范德华力大,也能溶解碘离子、烯烃、芳香烃以及含有羟基和氨基的化合物。液氨最特殊的性质是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,作为化学还原的溶剂用于多种有机化学反应。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、亚硝酸盐、碘化物、溴化物、氰化物、硫氰化物等都可溶解。金属氧化物、氢氧化物、碳酸盐、硫酸盐则几乎不溶。烯烃可溶,烷烃不溶,芳香烃除苯、甲苯、二甲苯之外难溶或不溶。低级的醇、酚、羧酸铵盐可溶。低级羧酸甲酯和乙酯虽然可溶于液氨,但发生氨解。简单的醛、酮可溶,但醛与液氨发生反应。伯胺、酰胺、脒、吡啶、喹啉等含氮化合物以及硝基化合物可溶。糊精、旋复花粉、玉米朊、醋酸纤维素、硝化棉、聚乙烯醇、聚丙烯酰胺等高分子化合物也可溶解。 2.化学性质:纯净的液氨化学性质稳定,可以长期贮存。在空气中不燃烧,但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氮和氢,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氧化氮。与卤素反应游离出氮气,与过量的氯反应生成氯化氮。液氨与Cu、Cr、Ni、Co、铂族金属化合物生成加成化合物,与离子配位而形成络盐。络盐溶解于水呈碱性。液氨在水中以NH4OH分子或离解成离子存在。 3.与皮肤接触立刻蒸发而引起冻伤。有水存在时腐蚀性大。急性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,浓度过高时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,引起痉挛。此外尚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。轻度中毒表现有鼻炎、咽炎、气管炎、支气管炎,出现咽灼痛、咳嗽、咳痰或咯血、胸闷等。严重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,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黏膜脱落,造成气管阻塞,窒息。氨和氨水可使眼结膜水肿,角膜溃疡、虹膜炎,晶体浑浊,甚至角膜穿孔。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69.5mg/m3。 4.稳定性 稳定 5.禁配物 卤素、酰基氯、酸类、氯仿、强氧化剂 6.聚合危害 不聚合 |
---|
更多 | 1.性状:无色、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。 2.pH值:11.7(1%水溶液) 3.熔点(℃):-77.7 4.沸点(℃):-33.5 5.相对密度(水=1):0.7(-33℃) 6.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0.59 7.饱和蒸气压(kPa):506.62(4.7℃) 8.燃烧热(kJ/mol):-316.25 9.临界温度(℃):132.5 10.临界压力(MPa):11.40 11.辛醇/水分配系数:0.230 12.闪点(℃):-54 13.引燃温度(℃):651 14.爆炸上限(%):28 15.爆炸下限(%):15 16.溶解性:易溶于水、乙醇、乙醚。 17.折射率(-15ºC):1.325 18.黏度(mPa·s,-30ºC):0.2469 19.黏度(mPa·s,0ºC):0.1746 20.黏度(mPa·s,20ºC):0.1440 21.燃点(ºC):651 22.蒸发热(KJ/kg,b.p.):1369 23.熔化热(KJ/kg):341.2 24.生成热(KJ/mol,298.1K):-46.22 25.沸点上升常数:0.34 26.比热容(KJ/(kg·K),-30ºC,定压):4.48 27.比热容(KJ/(kg·K),0ºC,定压):4.61 28.比热容(KJ/(kg·K),20ºC,定压):4.71 29.电导率(S/m,-35ºC):2.97×10-7 30.热导率(W/(m·K)):0.5397 |
---|